最近浙商银行上市第一个交易日就出现了破发的现象,再次科创城的开闸以后短期很多股票破发的现象,市场开始讨论股票破发的情况和开始研究股票破发的因素,甚至频繁的破发后引起市场情绪面的变化,大家担心后期打新会出现的亏损的情况,闭眼打新的时代可能过去,那市场股票上市后破发带来了什么后果影响呢,下面我来大家具体分析下。
中签投资者亏损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的就是参与打新投资者后中签的投资的投资者,这部分投资者等到股市一上市后就出现亏损的情况,特别是最近刚上市的浙商银行一开盘后就破发,后期股票小幅度拉升后盘中短暂停牌,一复牌股价继续下行,如果当天投资者不选择出局的话,隔天就开始大幅度低开,全部处于被套的状态,所以中签投资者亏损后直接影响其后期打新的积极性,目前好像破发的情况的大部分集中在银行股和科创板个股中。
虽然其他股票还没出现这类情况,但不代表将来不会出现,而且科创板怕破发已经进入了常规化,直接影响者投资者的打新热情,再次在新股申购的时候会出现选择性申购,或者申购成功也会出现很多新股弃购的现象,而弃购的股份全部需要承销证券自己出钱买入,因为我们新股发行承销基本是包销的状态。
如果个别股票出现弃购现象,承销券商还能够忍受,如果经常性或者大规模这类现象肯定会造成券商的不满,好不容易保荐一只股票结果包销的原因而出现亏损现象,我觉得后期国家在股份发行承销阶段会出现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出台,也是市场因素导致政策的改革。
次新炒作降温
如果新股都经常性出现破发的现象,那必然会导致市场资金在炒作次新股的时候的谨慎,今年科创板的开闸后,我们可以发现今年关于次新股的作为市场整体炒作的一大题材已经明显出现了降温的情况,原来前几年次新股的作为题材炒作的一大热点,市场次新股会出现联动性的上涨情况,特别最近表现较强的几只个股联动性较高,两只股票可能不属于同一板块,但作为市场次新股的代表相关性的影响较大。
但今年市场好像次新股的联动性的明显降低,虽然今年也出现了类似卓胜薇和中国人保这类次新妖股,但联动性较差,各自走出独立的情况,而此新题材板块其他个股并未受到这类股票股票上涨引起的资金的疯狂炒作,次新股的炒作热情明显降低,个人觉得跟科创板开闸后大部分破发存在很大的关系。
破发对于公司本身的影响
新股上市大幅度上涨是市场大部分投资者认同度观点,即使业绩情况不佳的情况下,也会受到资金的热捧后炒作,但是个别股票出现了破发的现象的时候,大家就会开始讨论该股的情况,市场上市各大开始深究该股破发的原因,是不是该股的业绩有问题或者其他很多东西尚未披露等,各种事情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对于公司的后期的业务开展肯定存在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受到证监会的关注等,公司的各种合作商看到之后公司上市没有多久出现了破发的情况或多或少会存在担心。所以公司股票破发对公司本身存在一定的影响。
总结:所以个股破发情况频现会引起政策的变革,市场资金情绪面的变化,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对于大多数在二级市场持有该股的投资者来说无疑弊大有利。
如果在一级市场配售此类的股票的机构,还没有来得及套现,那基金、券商等机构也就被套在里面账面出现亏损。
如果新股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这就意味着所有在一级和二级市场配售或者中签的投资者,在新股上市的第一天即亏损或者面临亏损的风险。浙商银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1月26日上市,收盘价4.97元,盘中一度跌破4.94元的发行价,下探4.88元的价位。
截止12月6日浙商银行股票收盘价为4.59元,并在上市的第七天,创出了4.52元的股价新低。
据说自从今年7月22日科创板上市以来,已经有十几个科创板股票跌破了发行价。为此,曾经非常火爆科创板基金,将面临亏损的风险。
而在一级市场参与配售的开放式基金、ETF基金、社保基金等,因为在封闭期内无法套现,或将产生亏损。
然而,新股破发能够使得沪深股市的市场化进一步深化,并打破了“新股不败”这一市场诟病。
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新股破发能够酝酿新的投资机会,未必一无是处。由此可见,投资者需要理性对待新股破发的现象。
秉承价值投资,减少投机跟风炒作,乃2020年广大投资者的必修课。
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很多股票都会出现破发,有些是上市第一天就破发,有的是上市一段时间破发,本质上来讲,破发并不会改变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主要反应的是市场对公司的预期变化。
股票的发行价,并不等于股票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比如固定资产、货币现金等是体现在净资产,与股价对应的就是每股净资产,而发行价只是通过询价对公司确认的一个“公允”价格,既包含公司的账面价值,又包括未来预期。
这就会导致不同公司的发行估值水平不一样,比如高科技新兴产业类公司,发行市盈率可以高达100倍,甚至有些公司没有盈利也可以发行,根本没有市盈率,只是假定公司几年后盈利的水平来确定一个大家接受的价格,因此股价跌破发行价,要么是市场环境不好,要么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不看好,对这一确定价不认可。
如果要说带来的影响的话,主要在于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投资人资产缩水,比如申购新股的,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直接就亏损了,甚至可能一直被套,导致投资失利,如果上市后一段时间才破发的,上市后买入的人要亏损。
另一方面,股票跌破发行价会带来公司市值的下降,公司的大股东财富会缩水,如果大股东使用持有的股票进行质押融资来做生产经营活动的话,股价下跌,就会影响到股东的融资金额,如果股价跌太快,大股东质押比例太高,还可能会导致大股东被强行平仓,严重的造成公司实控人变更。
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公司股票跌破发行价,说明公司发行上市时的估值过高了,泡沫太大了。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股价跌破发行价是市场的选择,说明投资者在用脚投票。比如2007年上证指数6124点附近上市的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石油,发行价16.7元,上市首日创出历史最高价48.6元后,一路狂泻。之后的几个月迅速跌破16.7元的发行价,让无数投资者亏损累累。当时股市最流行的笑话就是“问一同事:“你买了中石油吗?”同事说:“呸!你才买了中石油呢。你们全家都买了中石油了!还还买了中石化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可见当时买了破发的中石油,是多么让人闹心的一件事。目前的中国石油屡创新低,价格在5块多钱徘徊。
二、公司股票跌破发行价,说明股市行情处于冰点期,处于大熊市里最黑暗的时候
最近上市的好多科创板的股票,大部分已经纷纷跌破发行价,一方面说明科创板股票发行定价太高,投资者不买账。另一方面说明。目前处于熊市行情,严重处于挤泡沫的阶段。包括前几天上市的浙商银行,上市当天股价就破了4.94的发行价。随后几天一直创新低,到今天收盘4.56元,整整跌去了二级市场申购价的10%!
三、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价跌到低于发行价的时候对公司公司的形象受损
上市公司股票看空,股价很可能会继续下跌。如果公司高管持股,股价的波动也会影响到高管的浮动财富。如果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将会影响公司的形象,进而直接影响公司的二次增发,以及债券发行,因为很多公司不是光光募集一次股票就够的。股票价格是一个公司业绩和成长性的反映,因人们对该公司的预期和信心而变动。所以这种情况会影响股价,股价反映公司情况。但本质上来说,股票价格对上市公司没有直接影响。
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相关各个大小股东的财富缩水。
股价跌破发行价,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上大大小小的股东的财富缩水,有部分人甚至造成亏损。这一点是最直接的影响了!
五、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股价跌破发行价,甚至直接退市
那么二级市场投资者会血本无归。
总之,公司股票跌过发行价,总不是件好事情,既有外部大环境因素,更是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问题。总不是件好事情!
股票破发是什么意思其实从字面意思也容易理解,表示的股票跌破发行价,常表示新股上市首日或者初期就出现了破发的情况。最近刚上市就破发的浙商银行,就是上市就破发的例子。
股价破发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市场供给的不平衡,供求关系的情况决定了股价的变化,在市场全部高估值的情况下,股票解禁以及股票定向增发和公开增发也会出现股票破发行价的情况。股市破发,一般在熊市里发生的比较多,在牛市里发生的相对较少,在震荡期间的时候也有,比如近期就有不少科创板的股票跌破了发行价。也有些个股常年下跌,跌破发行价,既然有破发这个破发的时间也比较漫长,有的需要多年才会出现。出现的破发新股也会是因为出现在大盘位置较高的时候进行发行,遇到股市暴跌也会造成股价出现破发的走势。
股东进行限售股接近需要一定的时候,在短期内出现破发不仅仅二级市场的股东亏损,一级市场的股票也会出现亏损;破发也就意味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买入股票的投资者较少,加剧了出现恐慌性杀跌的几率,而后期想要涨回去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以从这几年上市的新股走势中可以看出,无论公司基本面是不是会出现转折的走势,公司股价依然是走低的。
股票在跌破发行价格的时候公司的形象会受到一定的损失,股票在近期的时间当中也会被看空,股票的价格有可能会持续性的下降如果公司的高管持股股票的价格波动性也会影响到高管的浮动财富,如果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面表现不好那么也将会影响到公司的形象,进而直接影响公司的二次增发以及债券的发行。
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涨跌最终都是由公司内在的价值来决定的,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持续性的向好,公司的内在价值就会持续性的上升,那么股价也就会上涨上去反之最终会跌下去,直到破产清算从而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由上述破发是什么意思以及影响可以看出,这些出现破发的股票,不可以进行盲目的操作。
股票跌破发行价,有两方面的影响和两方面的后果。
先谈影响,第一,就是影响市场以及个股的交投活跃度,拖累指数的回落,消耗市场资源。
就从整个科创板为例,虽然上交所还没有发布科创板指数,但我从7月22日开始就开始全面统计设立科创板指数,指数初始值为1000。而现在是不断的创出新低,最低到了744.79。也就是整个指数破发了25.5%。那就能不用说那些已经上市的个股了。高位参与的资金在下跌中消耗,个股的估值也会逐渐的下降。
第二、发行定价过高,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博弈的情况下,一级市场更有主动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
要了解这个影响,首先了解IPO定价的标准。如图
首先,有定价优势的机构总是在IPO定价时定的较高,这就是容易破发的一个主要因素。其次,为什么科创板大批量的破发,那就是因为在现在的弱势行情下,大批量的发行新股,也是市场不能承受之重。再者,上市前的过度包装,公司的发展潜力不大,这也是破发的以主要因素。
涉及到的后果也有两个层面。
第一,就是对本公司的估值影响,随着破发,市场估值低于了其首次市场融资规模,接下来会影响其继续融资,最直接的就是去抵押融资的额度就会降低。这只是破发价格,破净资产对公司才是更大影响,破发后,市场的惯性会接踵而来的就是破净了。例如现在主板上的两家银行股,渝农商行和浙商银行随着破发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分别也快速的地破了净资产。随机也会大概率的传导到即将上市邮储银行。
第二、从市场层面考虑后果,由于市场整体因素,个股被市场错杀而破发的,随后也就回家发出市场一些资金挖掘的机会,这时二级市场上也有了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投资者可以在更低的位置买到。当然对待垃圾公司,会使得更多的投资者远离他,直至它成为“仙股”,或继续破净到1元以下而退市。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个特例就是邮储银行,根据渝农商行和浙商银行的市场走势特点,邮储银行大概率也会破发,但邮储银行上市有“绿鞋机制”,也就是上市30天末期,承销机构要保证标的股的价格在发行价之上。那么邮储银行破发后,也就给大家一个薅羊毛的机会。他破发的越多在越接近30天末期,获利的机会机会越大。
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说明这家公司发行股票的价格估值太高,公司的基本面根本不足以能支撑上市时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价格,一句话,卖得太贵了,没有人愿意出高价买,原始股东都没信心持股,所以,股价才会跌破发行价格。
那么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格,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呢?
首先、会导致原始股东的本金亏损。
很多人认为,打新股中新会确保稳定赚钱,但事实上并不是稳赚的,一支新股上市时,如果上市的发行价格估计过高,上市后,价格不被二级市场的买家所接受,很多原始股东就会大量亏本抛售,直接造成中新的原始股东本金亏损,这体现了公司基本面的价值回归。
其次、上市公司的商业形象受损。
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刚刚上市,第一天就股价就跌破发行价,会给公司的商业形象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这家上市公司,上市只是为了黑心圈钱,根本不考虑原始股东和打新股这些股民的投资利益,而把本身不值这个价的发行价卖卖得太高,这也体现了打新股的股民盲目投资的两面性,给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打新股并不是百分百的稳赚,打新仍然要看估值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总之,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除了愿始股东和二级市场跟风购买的投资者本金亏损和公司的商业形象受损外,上市公司并不承担什么严重的后果,因为即使股价发行过高,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获得的资金又不用还,坐收渔利,而亏损风险直接由原始股东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承担。
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那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蛮多个人投资者也是非常关心的事情。A股市场主板上是核准制,而科创板上市注册制,将来也会在创业板上试行注册制。在这种大流通的背景下,将来跌破发行价将会是常见的现象。
过去在核准制下,也是有蛮多上市公司,上市过后出现破发的情况,一般在熊市中后期,这种情况特别多。一方面是市场整体估值不高,而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都是22倍。这对于市场来说,蛮多就处于高估状态。水往低处流,这也造成了新股上市之后的三年内,也称次新股时期,个股破发的情况,特别多。
我自己做股票的一个原则就是次新股基本上都不会买。除非临近36个月的次新股,基本面足够优秀,低估也比较多,技术面也开始走好,才会量力买入。
我经常也跟周遭的朋友说,买股之前要多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蛮多人是追涨买入之后,再去找被套的原因,让别人来分析下基本情况。我觉得这是粉末倒置的情况。应该在买入前,足够了解这个上市公司才好,做到心中有数,等买入被套,也会有比较合理的对策。
还要说下,有的上市公司发行的时候,有大股东稳定股价的策略。好比邮储银行是通过绿鞋机制发行的,也就是如果上市马上破发的一段时间内,发行券商需要把股价稳定在发行价之上,者这对于申购新股的投资者来说,是一种保护。还有的上市公司,好比上海银行。当市场股价连续下挫,达到发行约定的价格时,大股东或者股东有稳定股价的义务,会买入上市公司的股价,来稳定。
总体看来,上市公司发行过后,二级市场买入个股的投资者,一定要多研究上市公司的公告,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忠告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尽量要买入次新股的情况,因为大部分次新股还是有一些高估的。当然专业的投资者,专业的机构另当别论了。快乐投资,看谦秋说。
首先,亮明本人的观点:破发,是好事。
什么是破发?破发就是跌破发行价。新股破发是指股票发行上市当日就跌破发行价,在一级市场申购中签的股民也是要赔钱的。在股市中,当股价跌破发行价时即为破发。
破发,说明打新的人也亏钱了,大家都知道,打新是属于一级半市场,介于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之间,打新一般是不亏钱的,如果打新亏钱,那么还有谁打新呢?如果都不打新,那么新股怎么发?如果新股不发,那么市场的股票供给就少,且后面不会有什么限售股解禁,大股东减持,所以你说破发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次,什么时候破发,有说法。
如果上市就破发,那么最好,原因如上;如果墨迹了一段时间后再破发,那么买新股的人就少,流动性就不足,后面还是新股难以发出;其实,如果新股大面积破发,说明市场很弱,且到了极致的状态。
和新股破发相辅相成的是跌破净资产,破净比破发还严重,这里就不赘述,大家认为呢?
影响不大,如果股票股性比较好,还能引来抄底资金!
为什么这么说呢,截止11月底,A股3734只股票中,有417只股票破净占了市场的10%,其中有42只净资产为负数。已经超过2005年的历史高点。
破净股属于基本面分析,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破净股长期在低位盘整,其中银行股最多,随后是钢铁股、采掘、房地产、交通运输。从行业来看这些都属于周期性行业。想想也正常,没有资金的青睐。
破净股的大批量出现,一般就代表这历史大底的出现,但误差往往以年为单位。所以一般出现破净潮,被错杀的板块和个股就有了很大的机会。
破净股出现一般是市场估值下滑或者资金分化。历史上出现同等级别的破净数量和比率,分别在2008年、2013年、2018年。
此次的破净比率接近18年的下跌行情。就是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差距也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本人看来,第一是市场开始成熟,估值体系发生变化,新的体系还没有倍市场认可;第二是19年主打的核心资产的投资,北向资金和msci资金都关注优质的核心资产股票,导致市场资金远离较差的资产。
但是资金的分化,也不一定是市场成熟的标志,只不过是市场的资金偏向的影响。如果把周期拉长,高估值的股票终将会被均值束缚。
反观高位估值的股票,被外资炒的那么高,那么未来散户的标的会慢慢选择这些低估值的股票。没有散户的股票就像茅台一样,爱涨多少涨多少,跟我没关系。
上图可以看出,现在破净的股票,多数处于银行和中字头上面,这些股票破净对市场的影响的确没有多大。银行和中字头股票,在低位永远有投资的价值,就看股民能不能等了。相反低位质地差的股票要原来,可能永远也起不来了。
如果投资者难以区分股票的股性和质地,那么就不要考虑了。也别跟题材了,拥抱优质资产,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