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是激进的用小飞疫苗把自己害了。曾经的温氏模式也因为非洲猪瘟变得越来越不行。温氏模式遇到的生物安全挑战也越来越高。温氏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就是轻资产快速扩张。只要掌握母猪就行。
从非洲猪瘟来到中国,温氏模式越来越受到生物安全挑战。寄养场养殖户素质参差不齐。有做得好的,有很差的。
当然现在也不能说温氏不得行,毕竟瘦死骆驼比马大。只是现在温氏的轻质产模式越来越和重资产,重技术,超大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和屠宰一体化的养猪模式越来越不相适应。
从战略上讲温氏越来越不符合国家政策,现在政策是偏向牧原模式的。温氏的战术也是失败的,自己激进的使用小飞疫苗,造成出栏量从19年1900万头降低到20年900多万头。出栏量,股价都腰斩。技术总监引咎辞职。
当然温氏也不能说不好,温氏的轻质产模式确实利于快速扩张,财务压力小,资产负债少。温氏分散在全国的寄养场的污染也小,也容易就地消纳。不像牧原那样的超大规模化猪场污染不容易消纳。非洲猪瘟影响也不至于全部清场。
从大的方面说,固定的领导者被同行超越,说明我们的养殖业在不断发展,新技术在不断的出现,对于国来说,是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有竞争才有进步。
从温氏养猪个体来说,被超越肯定是不太舒服的,但是,我相信,一个好的企业,真正做事的企业,并不会在乎谁超越了他,因为他们本就是独立的个体,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被超越了就反省自己,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努力学习别人的先进,这也是改革当下的好时机,一直稳居榜首,新技术突破也会遇到瓶颈。
对于万千养猪场来说,也意识到了,只要不断的学习和革新,是由机会杀出重围的。
一个新“地标”的形成,往往让人看到希望,不管是业内还是行业之外的人,会觉得我们生存的社会,日益变化,督促我们要学习,不能掉以轻心,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优秀的人在私下里默默的努力,有自己的目标,而,旁观者的我们。是否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目标,反思一下,当下的自己,从事的事情、自己的心态、做事的初衷等等等等,是否与当初的自己背道而驰,又是否正在悄悄的接近自己的目标。
养殖业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温氏集团被其他公司超越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个企业要看他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空间。
温氏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好,所以造成失败
没有一种模式是永远领先的。人生就像走路,随时都会有人越你。想保持即有的领先地位,必须不断的创新,发展。唉!这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其实,很多人不知道,钱少是福。
转载请注明:天鼎证券投资百科网 » 你怎么看待温氏养猪规模被同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