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净股增多应该说是股价降低的一种表现,但是并不能肯定说这就是见底了。因为现在破净的股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银行股,另一类是周期股。
银行股的净资产很特殊,因为它们属于负债经营的企业,依靠大量吸收存款而经营,它们的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于90%,这实际上相当于高杠杆原理,用较低的资本金做很大的生意,自然获得的利润很高,净资产就会累积的特别快。同样的,如果一旦贷款出现问题,对净资产产生的负面效应就会很大,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大批银行破净,却没有那么多人和机构去抄底的原因。
再来说周期股,主要包括钢铁、有色、煤炭等行业。这些行业属于典型的重资产企业,他们的净资产本来就非常高,可是由于行业周期的存在,当周期低谷的时候,业绩大幅度下降甚至亏损,这个时候净资产仍然保持相对高度,破净就很平常了。因此也不能随意抄底,反而要等到市盈率无比高甚至负数,行业即将拐点的时候才能进入。
再还有一个原因,目前市场上可能存在较多企业的净资产虚高的情况。因为前几年大量进行并购,导致净资产很高,商誉也很高,一旦并购资产业绩不达标,可能出现商誉减值损失,这个时候净资产就下来了。所以不能简单以破净来作为底部之判断依据
破净代表了股价在净资产的下面,一般情况个股的股价在净资产的上方,而当市场下跌幅度较大,个股走势受市场拖累后大面积出现破净的情况,很多市场分析人员以这个来作为市场的是否见底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市场跌幅越大个股破净比例才会增加,下面我们将通过A股历史数据和目前破净的情况来讲解大盘是否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的底部,再次分析A股底部结构的构成。
历史数据
在前期几次牛市来临之前,A股个股破净比例较大,由于前期时间较久,我们只能找到上两波牛市启动前最低点的数据和目前A股破净的数量,具体参考下图数据:
通过上图数据我们发现破净比例在10%左右的时候,A股基本会启动一波行情,但我们发现在19年1月到12月指数已经相差了400多个点,但破净比例波动的幅度并不是很大,所以以这个数据作为重点参考市场是否进入阶段性的底部参考性并不不实际,指数是否进入阶段性的底部仍旧存在其他分析方法,但从以上数据可以提炼出几点作为辅助性的参考。
第一,当市场的破净的比例在10%左右的时候,我们应该重点关心股市是否存在很好的机会。
第二,当市场个股破净比例在10%左右的时候,市场大概率的进入的了估值底部,大部分个股下跌幅度较大。
第三,当市场个股破净比例在10%左右的时候,市场投资价值往往是机会大于风险。
当我们发现市场破净比例在10%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把握市场的机会,下面我们就从市场的股市结构和几类底部情况来重点分析。
市场结构分析
在对于市场结构的划分中主要分为五类结构,每类机构都存在其特点,下面一一解读:
第一,牛市阶段,牛市阶段基本很好理解,当市场进入底部之后,各类资金逐步流入股市,在牛市阶段个股上涨速度较快,一般在一年时间就能够完成上涨,而且是不管业绩好的股票还是业绩差的股票,不管是传统行业的公司还是科技类行业的公司将都会出现明显的上涨,或者换句话说只要是只股票就能够上涨。
第二,牛转熊阶段,市场开始正式进入熊市,个股在该阶段回落速度较快,千股跌停经常会在该阶段出现,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把一年的上涨全部跌没,该阶段属于恐慌性阶段,资金都在疯狂的出货。
第三,超跌反弹阶段,该阶段的主要是在上阶段的业绩业绩好的被错杀的个股出现反弹,大部分资金集中在白马蓝筹阶段,17年市场就处于该阶段。
第四阶段,慢熊阶段,该阶段个股分化明显,指数慢慢下行,业绩差的,或者不符合热点题材的个股无人问津,而题材业绩较好的个股开始出现上涨,比如18年19年市场中的科技类个股芯片和5G等,而该阶段的一些资源类个股比如,煤炭,钢铁等走势较差。
第五阶段 ,磨底阶段,该市场是牛市的准备阶段,机构资金和庄家介入的阶段,场外资金逐步流入股市的阶段,个股行情基本上市跟上阶段类似,走势分化较为明显,而且该阶段往往是人气和情绪面都较差的阶段,很多投资者在该阶段对股市丧失信心。
以07年那波牛市到目前位置给大家列举案例,参考下图:
所以参考是否进入底部状态之前是否经历该五个阶段,通过目前指数分析指数仍旧处于慢熊阶段,并未进入磨底阶段。
各类底分析
市场长期下跌会逐步进入几类底部阶段,但每个底部特征不一致,下面给大家重点分析下。
第一,估值底,估值底代表的市场个股下跌后风险得到完全释放,比如我们所说的低价股较多,市盈率创新低,或者上面解释的破净个股创出新高等,市场可能会出现小幅度反弹,但并不持续,原因资金并未大举买入股票,往往出现在慢熊阶段中后期。
第二,国家底或者政策底,该类底部往往是市场进入底部,国家政策大量扶持市场的发展,比如我们去年的股市股权质押风险的来临,为了防止系统性风险不得不推动股市反弹,或者各类政策打了发展中国经济等,或者国家队救市资金的介入来护盘的阶段,往往出现在慢熊后期和磨底阶段的前期。
第三,市场底,该底部才是市场真正的底部,时候合力一致认同的底部,资金开始大规模介入股市阶段,往往出现了磨底阶段后期。
所以估值底>政策底>市场底,目前市场虽然并未进入市场底,但估值底和政策底已经出现,我们必须要开始重视股市的机会,即使现在买入被套的情况,后期都能出现回本赚钱的可能性,只有目前大家不是去追高位的个股。
总结:破净不能作为股市底部或者阶段性底部参考的重要指标,我们在把握大行情的来临之前不要懂得股市的五大结构和底部情况类型。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破净,意味着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目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特地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列出了目前市场上破净股票的情况。
截止2019年11月29号,两市共有300多家公司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其中,市净率倒数居前的部分股票分别是:
从上面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市净率低的股票基本是在金融、房地产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鲜明的行业特征。
破净个股的增加的确说明了市场比较低迷,下跌幅度比较大,外资持续不断的买入消费,医疗,TMT新兴领域板块,导致传统行业被抛售,所以,不能按照过去的经验推论破净后就会出现牛市周期。比如港股中很多个股都是常年低于净资产以下。
分析股市是否处于底部,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并不是很简单的一个市净率指标就可以决定的。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说,在目前的位置选择指数进行投资,具有较大的盈利确定性。
经常会有人用各种指标来判断A股是否临近历史大底,或阶段性底部。其中破净股数量就是较常用来比较的指标。特别是破净股比例是否超过10%,更是被一些专家用来判断底部的重要依据。
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2005年与2008年的低点时,该指标均突破了10%,且破净股占A股总数均为13%左右!
两次底部时具体数据如下:
2005年6月998点,破净股数量为176家,占比13.42%;
2008年10月1664点,破净股数量为214家,占比13.54%;
截至11月28日,A股最新的破净股数量达到376只,在全部3700多只股票中占比10.07%,由于再度突破10%,因此该方法又再度被人拿出来预测底部。
然而该指标准确性究竟如何,下面用15年间实际数据,对历次底部与破净股数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来验证一下其对预测大盘是否见底的可靠性!
2005年998点时相关数据比较:
2005年998点出现在2005年6月6日,当时破净股数量为176家,占全部A股数量为13.42%。
然而在当年底部阶段时,破净股数量最多的时候并非在6月出现,而是在2005年7月19日,当日破净股数量达到333家,占比高达24.4%!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998点历史大底出现后,破净股数量及占比并未减少,相反在之后的一个月里破净股甚至还有翻倍的趋势,占比也从13%上升至24.4%!
由此可见破净股数量及占比最多之时并非大盘底部,同样的问题在2008年也是如此。
2008年1664点时相关数据比较:
2008年1664点出现在10月28日,当时破净股数量为214家,占比13.54%;
同样当时破净股数量最多及占比最高的时间却发生在2008年11月5日,当时破净股数量为226只,破净股比例为14.11%,略高于底部时数据。
再来看2013年1849点时相关数据比较:
2013年1849点出现在2013年6月25日,当时破净股数量仅有161家,占比6.53%。
之后A股便开始缓缓走出底部,一年后便开启了一轮大牛市!
此次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底部,或者说历史大底也不为过。但当时破净股最多时数量也仅有168只,占比仅为6.8%!
同样破净股最多的时间及占比均晚于指数见底!
假如按照之前的统计标准预测,破净股占比要达到13%才是底部,或者至少要达到10%以上才能判断为底部区域的话,那6.8%的破净率肯定远远未到底部标准!
因此通过破净率是否达到10%来判断是否为底部区域明显不准!
最近两年指数与破净股数量关系:
虽然目前破净股数量达到376只,占比超过10%。但本月绝非近两年间破净股数量最多的时候!
如下图:
近两年间破净股数量最多的时间为2018年10月19日,当日破净股数量达到496只,破净股比例为13.96%。
按数据来看已经非常接近05年及08年大底时的数据,但最近两年的底部点位却是2440点,见底时间则为2019年1月4日,比2018年10月足足晚了近3个月!
通过上述几个底部,大盘见底时间及点位,与破净股关系比较可以看出:
1、大盘重要底部之时,并非是破净股数量最多之时;
2、大盘见底后,往往破净股数量及占比会继续增加,指数是先于破净股数量见底的;
3、破净股数量占比A股的比例绝对值并非10%,根据以往四次数据来看,破净股数量占比达到12%左右时,到达底部的可能性较大!
05年 998点时,破净率为 13.42%;
08年1664点时,破净率为 13.54%;
13年1849点时,破净率为 6.8%;
19年2440点时,破净率为 11.74%;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破净股数量已经达到376只,占比超过10%。但要大胆预测的话,按照上述破净率12%才有可能见到重要底部的规律测算,破净股至少要达到450-500家,才能符合上述规律!
因此,可能真正的底部还需要我们继续等待!
以上为根据历史数据大胆推测,仅供参考!最后祝大家2019年投资顺利!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收盘,A股跌破净资产的股票达到381只,逼近400只,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量10.2%。一般情况下,当市场破净股数量的大幅增加,确实意味着市场处于相对底部,但并不意味着破净股就一定是机会。
一、什么是破净股
所谓破净,就是指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的公司,每股净资产即公司的净资产除以公司的股本,每股净资产反应一只股票内含的资产现值。净资产即公司的股东权益总额,也被称为股票的“账面价值”,净资产为总资产减总负债,代表公司拥有的实际资产价值,如果净资产过低,则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风险。
而股价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会完全等于每股净资产,还包括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经营能力的预期,所以大部分时候股价是高于其账面价值的,而破净股则代表公司股价低于每股账面价值。
二、大量“破净”预示底部
当股市中出现大量股票“破净”的时候,一般意味着处于相对低点。
这是因为,在股市下跌中,投资者过于悲观,所以纷纷抛售股票,很多人清仓卖掉股票后发誓再也不炒股了,有些人直接销户了,使得很多股票一跌再跌,就算跌到了净资产也没有人要,结果就出现了大量破净。
而这种过度悲观的情绪往往会使投资者作出非理性决策,从而导致股票跌过头。好比一家公司,手里有价值5万元的文具,但因为大家担心生意不好做,只愿意出4万元接手他的文具,当情绪改观后,就会有人发现这原来是一个很好的赚钱机会,从而有人愿意用4.5万元接手这批文具。
这便产生了破净股估值修复行情。
三、历史底部的破净情况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每一次处于低点时期的破净情况。
在2005年6月,A股不断下跌,市场中人气尽失,到2005年6月6日时,当时上证指数最低跌到998点,当时A股中跌破净资产的股票数量一共174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3.4%,之后股市没有再继续下跌,形成了底点,并在之后进入了大牛市。
2008年,A股牛市终结,市场泡沫破灭,又碰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危机,股市出现大跌,从2007年的6124点一直跌至最低1664点,跌幅高达72.8%,在跌到1664点时,上市公司中一共有175只股票跌破净资产,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9%。之后出现了一轮翻倍行情。
2008年的行情持续到2009年9月份,之后重新进入了漫长的熊市下跌,到2013年6月25日时,上证指数跌至1849点,当时跌破净资产的股票一共有154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3%。而在今年元节刚过的时候,大盘跌至2440点,当时破净股为422只,占比为12%,同样出现了一波大涨行情。
从历史数据来看,每次底部,对应的都是破净股较多的时候,如果破净股数量占比达到10%以上,确实往往预示着处于底部区域,即便是未能立刻上涨,但亦均处于行情的低点位置。
四、破净股并不一定是机会
但是破净,并不是衡量公司是否有价值的绝对标准,也不是衡量股票是否绝对安全的标准,而是相对提供一个安全垫。即在公司经营正常的情况下,股价跌破净资产显示出被低估的情况,当市场重新进入乐观情绪阶段,股价有向上修复的空间。
这也是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基础,也被称为“捡烟蒂”行为,即股价跌破了市净率,可以捡起来,当股价涨至市净率时候卖掉,赚取这个收益,就和地上看到一个没有吸完的烟头,捡起来吸一口就没了,然后扔掉一样。
早期巴菲特也是这种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毕竟他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但在后来巴菲特遇上了博学的芒格之后,渐渐改变了这种投资思想,转而追求长期投资具有护城河的“伟大公司”,才有后来巴菲特买入喜诗糖果、可口可乐以及前几年买入苹果的案例。
股价跌破净资产,仅仅是意味着当时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而已,比如一只股票净资产是5元,价跌到4.8元,理论上来说每股被低估了2毛,但是如果这家公司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净资产是会下降的,当净资产下降到3元,那么4.8元的股价它就不是破净了,这是动态的,比如乐视网,一路跌下来,净资产一路减少,最后为负,然后退市,破净就失去了任何意意,暴风集团亦在走乐视的老路。
总结:
股票的净资产可以用来作为公司估值的参考,当市场中出现大量破净股时,显示市场交易者过度悲观,股价存在整体被低估的可能,一般预示处于市场底部。但这并不意味着,破净股就一定是机会,价值投资需要包含未来的价值,需要用合理的估值买入可以持续成长的公司,而不是单纯去看是否破净,在成熟市场中有很多市净率只有0.3倍到0.5倍的公司,这些股破净后依然下跌50%。
朋友们好!
破净股增多,确实意味着大盘阶段性底部临近。可以说市净率是判断股市大盘底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一般破净的股票越多,说明股市越低迷,那么股市距离阶段性底部可能就会越近。
1
市净率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考指标
市净率可以用来判断个股的风险,也能够判断大盘的风险。一般来说,市净率越低,个股的风险就会越小,而整个股市平均的市净率越低,那也说明整个股市大盘的风险也是越低的。
市净率=股价/净资产,市净率这个指标也算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指标了。
一般来说,日常投资股票的时候,如果你是采用的价值投资的方法,市净率指标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指标。
一般来说,市净率越低,意味着股价比净资产低的越多,这也就意味着股票的风险会越小。
因此,整体上来说,市净率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考指标。
2
破净股增多,将意味着大盘底部临近
一般来说,破净股增多,确实意味着大盘底部临近。破净,意味着股票价格跌破净资产,而股价跌破净资产意味着股票市值还没有净资产高,这也就是相当于股票在打折出售,如果这样的情况增多的话,可以说持有股票的风险就很小了。
如果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可以说风险是非常小的。这是因为,如果万一公司发生问题,那么你每股股票对应的净资产是高于股价的,这就是比较保险的。毕竟你每股对应的净资产更高。
因此,如果大盘中破净股增多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股票的风险越来越低,这也就是意是说,好多个股将很难再度下跌,个股下跌空间很小的情况下,这样也就是意味着大盘底部临近了。
因此,破净股增多,也就是意味着大盘底部临近了。
3
结论
市净率越低,意味着个股风险越小,下跌空间越小。而股市中破净股增多,也就是意味着股市整体市净率越来越低,好多个股下跌空间越来越小,这也就是意味着大盘阶段性底部临近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
是的,根据历史数据显示当市场破净资产的股票到达10%或者12%附近,意味股市下跌空间有限,离底部就不远了。
在破净股增多的市场环境下,意味大盘阶段性底部临近,但不代表牛市的开启,底部与牛市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破净股意味着股价跌破了净资产,投资者可以打折买进股票,也就是以低于公司净资产的价格买进公司,从理论上看,投资者是非常合算的,比如开心科技,每股净资产是10元,现在股价是7元,投资者可以以7元的价格买进10元资产,如果创业者需要重新创业建立一个同样的开心科技,花费的成本是每股十元,可投资者直接买进只要花费7元,重置成本要高于市场股价,投资者想想还能跌得到哪儿?
破净股大增,市场底部显现。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以最新收盘价和最新报告期数据计算,沪深两市破净的个股达到381只(剔除负值,下同),占A股总数量的10.68%。
这一破净股的数量和占上市公司的比例,与历史上著名的底部破净股和占比都已经十分接近,受制于平台的引用数据限制,我只能引用两个数据,那就是股改以后的超级大牛市和14年发动的杠杆牛。
截至2005年6月,A股共有176家上市公司破净,破净率达到13.42%,2013年6月,A股共有182家上市公司破净,破净率达到7.5%;
从数据对比看,由于存量公司的增加,目前破净数量要多于2005年和2013年的数量,但占比相差无几。 2005年6月23日触底998.23点以后,股指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势头展开,股改红利快速释放,股指很快迎来牛市。
但是2013年6月25日触底1849.65点,股指并没有展开一轮牛市,而是经过1年多的震荡筑底,才在股市改革和货币政策拐点下迎来牛市。下图是一个震荡筑底的过程,时间是很长的。
目前底部特征明显
上面从历史数据的对比角度考察市场底部,下面从股市运行环境角度考察底部特征。从K线图看,是一个大箱体震荡走势,
从破净股看,实际上并不是业绩下滑,公司基本面出现恶化,而是因为IPO节奏偏快市场信心不足导致的,属于错杀个股,上述381只破净股中,32只破净股,在17和18年,三季度前三个统计期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过10%。既然是错杀,那么股价继续大跌的概率就微乎其微,而破净个股主要是地产、钢铁、煤炭和银行券商等权重股,权重股稳定,股指也就稳定,稳定就是底部特征。
从18年开始,股市制度政策出现了微调,那就是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股市活跃度,并引发上半年的数百点反弹,背后含义十分清楚,那就是股市不能继续下跌,引发股权质押风险全面暴露,目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是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决定自己投资行为,好处是市场个股活跃度提高不会通过停牌干预炒作,坏处是涉嫌市场操纵可能增加。
今年以来打造一个有活力的市场在很多场合被提及,这是一种信号,也是底部的信号,每当股指技术破位之际,总是有权重股在暗中护盘,不管是哪一方资金,都说明一个道理,股指颇破位下跌有大资金不愿意看到,最近石油板块和周期板块就出现异动护盘,不愿意看到股指跌破2900点。
股市改革开放的步子明显加快,MSCI指数不断提高纳入权重比重,新加坡50富时指数等把A股纳入,北上资金不断流进,外资已经成为A股重要的机构力量,持股比重仅仅位于公募基金后面位列第二,外资机构主要持有权重较大流通性较好的个股,对指数影响很大,有助于指数稳定。
货币政策虽然不会实施大水漫灌,但已经多次降准并调低MLF和逆回购、LPR利率,市场资金利率下行,有助于资本市场估值提升。另外财政政策不断发力,通过减税降负降低实体经济负担,实际上提升了上市公司业绩,
底部不代表牛市
我认可目前底部存在,但不认可牛市来临,破净个股主要是周期股,尤其是银行成为破净重灾区,这不是没有道理,经济下行,资产质量难以出现拐点,另外通过MLF利率下降引导LPR利率下行,会明显收窄银行净利差,从而影响银行利润增长,目前银行承担支持实体经济重任,不仅仅面临净息差收窄,就是中间手续费也面临监管,银行转嫁成本很难,银行股价大涨几无可能。
银行是权重最大板块,银行不动,牛市没有可能,白马股经过连年大涨,估值和股价都位于高位,往上空间很难,市场对泡沫质疑没有停止过。
银行承担支持实体经济重任,股市也不例外,科创板注册制新股节奏大家已经看到,创业板也将在未来进行注册制改革,主板IPO常态化按部就班进行,未来IPO压力较大,再融资放宽已经基本确立,减持部分放松已经成为事实,减持是牛市上涨的最大障碍,未来新增筹码不会缺少,而新增资金从何而来,这种矛盾下,股市牛市很难确立。我在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A股近400家破净股不是牛市开启的标志》。
目前认为是科技股牛市,但科创板和创业板市盈率都不低,创业板43.73倍市盈率能有牛市吗/
目前是底部明显,但牛市尚有难度,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一直认为股指围绕3000点中枢震荡,现在也不会改变。
单纯看破净是不行的。当然是需要结合一系列的数据配合去研究,只有这些数据符合的越多,那么判断出底部的成功概率越大。
就好比,从市净率,市盈率,还有熊市下跌的时间和空间去查看,如果符合了大部分熊市的要求,这个时候在通过破净股的数量和占比去结合,就会得到一个相当肯定的答案了。
而如今,市盈率,市净率,下跌的幅度,下跌的时间,以及破净的数量和占比其实都已经到达了一个历史底部区域的数据,所以,这里是又一个大级别的熊市底部区域,并且机会远远大于风险是很显然的。
只不过大部分的散户在经历了4年的熊市下跌之后,往往会被洗脑为一种熊市的思维,所以,即使面对机会,也不敢相信,也不会相信。当然了,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从历史的数据来看,只要是大级别的熊市底部确认,而破净数量占比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往往就是错杀严重,机会大于风险的状态, 而之后的涨幅空间也是巨大的。
-
就好比998点的时候,破净占比达到了11.75%,之后就经历了6124点的大牛市;
-
就好比1664点的时候,股市大跌,破净率达到了10.44%,之后就反弹到了3478点;
-
就好比2440点的时候,破净数量达到了11.23%,之后就反弹到了3587点;
-
如今,A股的破净数量又超过了10%,是不是机会,大家可以自己考虑。
所以,市场恐慌的时候,你要理智!
买好股,买低估股,买基本面没有问题的个股,做长线的价值布局和投资。
因为股市是有规律的!
没有业绩支撑的,涨起来,也会跌下去,早晚的事而已;
同样的,有业绩支撑的,跌下去,也一定会涨起来,时间的问题而已;
只不过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如果你不懂得以时间换空间的概念,那你可能不懂什么叫投资!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股市里破净股增多,是个股弱势不断下跌的结果。只能说明市场弱势,不能说明市场见底。原因很简单,弱者恒弱,跌了看跌,怎么会那么容易见底。
有些人可能会说,跌多了,也许就见底了呢。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首先,跌多少才叫“多”,这个无法定量。你看看2008年,从6124跌到1664,中间有多少次“跌多了”?又有多少人抄底成功?所以,以看“跌多了”来判断底部,逻辑不够严密,失误的可能性很大。
思考A股认为,底部时涨出来的,不是跌出来的。所以,要判断大盘见底与否,还是要看指数是否上涨,特别是能否放量上涨。一个月的持续上涨都没见,怎么可能判断见底!哪个底部不是反复震荡形成的。如果还要更简单的判据,那就是沪市日成交额起码要达到2000亿以上。如果沪市日成交额连2000亿都达不到,大概率是没法判定底部的。此外,还可以用热点板块来辅助分析。大盘指数要见底,肯定要有热点板块出现。如果没有热点板块持续上涨,靠个股零星的上涨,是不可能推动指数见底回升的。
所以,思考A股认为不用看破净股的多少来判断大盘见底与否。要判断大盘底部,一看沪市日成交额,起码要达到2000亿;其次要看能否持续上涨一个月以上;最后再看有无持续上涨的热点板块。就这么简单。
转载请注明:天鼎证券投资百科网 » 在破净股增多的市场环境下,是否意味大盘阶段性底部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