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新股发行 IPO陷入瓶劲
南方财富网(作者小鱼)
3月份即将结束,马上又到了每月新股发行的时间了,那么4月份有哪些新股IPO通过审核,相关的数据马上为你揭发。
IPO审核加快41家企业已过会 下一批新股供给或增多
IPO企业被否原因:主体资格缺陷
上周审核12家 IPO过会企业已达41家
新股发行提速 借道打新基金
2015年4月新股申购一览表
股票名称新股申购申购代码发行价发行量/股承销商
金海环境2015年4月(待定)沪:未公布待定5250万–
幸福蓝海2015年4月(待定)深:未公布待定7763万–
辰安科技2015年4月(待定)深:未公布待定2000万中信建投
恒康家居2015年4月(待定)沪:未公布待定6000万–
麦迪斯顿2015年4月(待定)沪:未公布待定2000万中信证券
巅峰智业2015年4月(待定)深:未公布待定1000万–
凯莱英2015年4月(待定)深:未公布待定3000万–
三鑫医疗2015年4月(待定)深:未公布待定1986万–
华立实业2015年4月(待定)沪:未公布待定1670万东莞证券
黑旋风2015年4月(待定)深:未公布待定2841万招商证券
欧派家居2015年4月(待定)沪:未公布待定待定国泰君安
得邦照明2015年4月(待定)沪:未公布待定6000万浙商证券
奇精机械2015年4月(待定)沪:未公布待定2000万国信证券
洪汇股份2015年4月(待定)深:未公布待定2700万东兴证券
注意:2015年起新股开始实行按市值申购,详细申购技巧与流程请阅读
[2015新股申购新规与技巧]
IPO审核加快41家企业已过会下一批新股供给或增多
截至3月23日,已有41家企业通过了IPO发审会,除去因各种因素“滞留”在排队序列的7家过会企业外,下一批获得新股发行批文的企业将从剩余的34家企业中诞生。
随着新股供给的增加,发审会的审核节奏加快,下发新股批文的时间间隔有所缩短。进入三月以来,每周两次的发审会,审核企业数量快速上升,仅上周证监会就审核了12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这也令不少排队企业也加快了补充材料更新年报的步伐。
上周共有60家此前因财务数据到期而被中止审查的企业回归至正常审核通道。“一方面跟财务数据大限临近有关,另一方面也希望早点上会。”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董秘表示,年后为了赶忙递交材料,中介机构和企业已经连续几周加班,在更新财务数据的同时,还核对一些关键表述是否与当前新股政策相左。
同时,3月初一次下发24家新股批文的先例也让企业看到了希望。上述董秘表示,只要企业过会,获得批文的几率就很大,下一批新股供给还有可能增多。
据统计,截至3月23日,已有41家企业通过了IPO发审会,其中,乔丹体育、广东秋盛资源、昇兴集团、合肥百胜科技发展、福建省三奥信息科技、北京中矿环保科技、昆山华恒焊接等七家过会企业因各种因素被“滞留”在排队通道中,剩下的34家企业有望随时获得批文,这包括了拟在主板上市的15家,拟在中小板上市的2家和拟在创业板上市的17家。
除此之外,上周还有1家企业终止审查,为拟在主板上市的盛京银行。该企业去年年末已在港股上市,此前因“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而别列入中止审查序列。
目前,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12家,其中,未过会571家
上周审核12家 IPO过会企业已达41家
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工作衔枚疾进。过去的一周,发审会审核了12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上周五审核的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全部都获得通过。
新股上市后出现的多个涨停使得打新资金战果颇丰,打新潮也随之逐步升温。具体来看,据天相投顾统计,2014年6月26日以来上市的123只新股,首日涨幅均值为44%,且随后平均近7个交易日涨停,平均收益率达180%。在如此高的收益下,打新也成为IPO再次重启后的投资热点,但是极低的中签率造成了打新“一签难求”的情况。据统计,今年以来发行的新股网上中签率平均值仅为0.51%。其中,最高的东方证券中签率为1.62%,而最低的中泰股份中签率仅为0.18%。打新最终还要靠资金的支持,多数投资者由于资金有限,难以分享到新股的赚钱效应,因此,借道打新基金,成为此类投资者分享打新盛宴的最佳途径。
虽然打新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但是据了解【中国IPO规定引发套利狂欢】本周有100亿元人民币的新股发行,三天内让“打新股”投资者获得60%回报。相关规定要求企业按低于市场的价格发行股票,等于为中签投资者提供了无风险利润。 尽情享受“政府有形之手”的照拂吧。尽管北京方面决心推进市场化改革,但政府干预仍然存在。
多年以来,发行企业和承销商都充分利用了新股的结构性短缺,这种短缺是监管瓶颈限制了IPO总数造成的。即使发行价很高,能够成功上市的少数新股都受到了狂热追捧。
在市场疲软时期,这导致了一种令人失望的结果:新股以高价发行,股价在头几个交易日进一步升高,而一旦整体市场状况压倒了最初的热情,股价便在几个月内跌破发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