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重工业的必然性:
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形成背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后,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统一和稳定,并把国家工业化的宏伟目标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从而在客观上和主观上为中国开始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伊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要在中国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他们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就是经济基础非常薄弱。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认为,当时中国的现代性工业产值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十左右。1949年底到1950年5月,燃料工业部、重工业部先后召开专业会议研究工业建设问题,当时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重工业生产总值仅为37亿元。
十分明显,要搞工业化,首先必须有生产资料,有动力和原材料,因此,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从理论上看,中国工业化道路一开始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以及与列宁进一步归纳和发展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密切相关。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怎么走?中国的工业化将采取什么发展战略?从当时世界范围内既成的可供选择的工业化战略模式来看,在东西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下,只有走自己的模式才能适合中国的国情!
转载请注明:天鼎证券投资百科网 » 中国重工业发展的必然性?